WFU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身上出現硬塊,是腫瘤還是淋巴結?



身上為什麼會忽然出現硬塊?


有些父母會忽然在幫寶寶洗澡時,或是在生病不久後脖子單側或是後腦勺裡突然摸到硬塊,緊張地跑到門診問「會什麼會忽然出現這個硬塊啊?之前都沒有注意到,也不知道這出現多久了?」、「出現這個硬塊有關係嗎?是不是腫瘤啊?」,只要是這個圓圓的硬塊會移動、摸了不會痛、小於1公分以內,就可能只是淋巴結。


桃子出生後在後腦勺有個「硬塊」


桃子出生不久後,媽咪接到嬰兒室護理師打來的電話「寶寶經過醫師評估,外觀和整個狀況都健康,只是...」

護理師放慢速度,接著說「只是在後腦勺有一顆摸起來會移動、軟軟的,紅豆大般的硬塊!」

「硬塊!」媽咪提高音量,似乎被電話一頭護理師告知的檢查發現驚嚇著。

「是腫瘤嗎?」媽咪面露愁容,顯得有些驚魂未定。




阿爸於是前往嬰兒室,摸一摸桃子後腦勺的「硬塊」後,發現這個硬塊「軟軟的、會動來動去,而且小於1公分」後,輕鬆的走回病房告訴媽咪「這是淋巴結,良性的、沒有什麼關係。」

阿爸接著告訴媽咪,「淋巴結常常出現在新生兒寶寶,以後就有空時幫桃子檢查這個淋巴結有沒有在短時間內變大、固定不動或是摸了桃子會痛有不舒服反應就可以了。」

只是這個護理師告知有「硬塊」的驚魂,不但讓媽咪心跳加速,也讓阿爸了解原來新手父母對於寶寶身上出現「有硬塊」時的驚恐。


什麼是「淋巴結」?


「淋巴結」是身體淋巴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產生淋巴細胞,淋巴求主要的功能是構築身體的防禦屏障,有吞噬侵犯身體的病菌、防止病毒或是細菌蔓延作用。剛出身的寶寶因為免疫系統活躍,淋巴結會出身在身體的許多地方。





從寶寶一出生到之後的10年內,身體的淋巴系統都處於發育階段,也就容易在寶寶脖子雙側、後腦杓、耳朵後面、腹股溝等淺表的部位摸到圓圓像黃豆一樣大的淋巴結,大部分是沒有問題,也並不需要治療的。


小於1.5公分、會動來動去是正常「淋巴結」


身體淋巴系統裡有許多淋巴結,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抵抗外來的病毒或是細菌的侵犯、確保身體不受感染。剛出生的時候,淋巴結很小、可能摸不太到,但是隨著寶寶漸漸長大,身體也暴露在環境裡面的各種病毒或是細菌中,就有幾顆淋巴結會越來越大,所以父母常常會在寶寶生病後洗澡時忽然發會動來動去的硬塊。





這時後只要摸到的硬塊,像綠豆或是黃豆一樣圓圓的大小、小於1.5公分,有點彈性,摸著硬塊它會動來動去,寶寶也不會有不舒服反應,這就是正常的「淋巴結」,此時只需要在一個星期內注意摸摸看,有沒有在短時間變大、變硬就可以了,若是沒有忽然間的變化,就可以久久再去注意『淋巴結』的大小即可。這些「淋巴結」通常會到青春期後,就慢慢萎縮消失。


生病引起「淋巴結」生病後慢慢變小


如果寶寶因為生病了、忽然出現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硬塊,通常會先治療寶寶例如感冒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或是中耳炎等生病狀況,等到生病痊癒後「淋巴結」就會變小。這是因為身體的淋巴有過濾病毒或是細菌的功能,所以當生病時聚集淋巴的「淋巴結」會出現比平常更多的病毒或是細菌時,該區的「淋巴結」就會跟著腫脹。

最常見的就是扁桃腺炎或咽喉炎,常常會伴隨著頸部「淋巴結」腫脹,這也就是會什麼生病時醫師都會摸摸寶寶或是兒童頸部「淋巴結」是否變大,確定是否為急性扁桃腺炎或是咽喉炎。





此時家長只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生病狀過程,淋巴結是否只限於頸部、耳朵後面、下頜脖子的雙側、後腦杓的「淋巴結」有沒有繼續增大,會不會移動,伸手按壓時會不會痛。若是沒有以上狀況,就可以確定是因為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脹,就等待生病過後,「淋巴結」慢慢消失就可以了。

若是「淋巴結」大小大於1公分可能是惡性腫瘤


若是淋巴結是從鎖骨上方、縱膈腔、或腹腔等不尋常處發現,或是頸部、腋窩「淋巴結」腫大超過1公分,鼠蹊部淋巴結腫大超過1.5公分,摸起來堅硬沒有彈性、會有疼痛反應、固定不易滑動。





並且伴隨寶寶出現持續發熱、體重減輕、食欲精神變差,而且全身多處發現「淋巴結」點時間持續腫大,這時候惡性的腫瘤機會大增,就應該請醫生檢查,以免病情惡化。


您也可以參考:


「感冒」、「流感」和「類流感」?


不是發燒、咳嗽和鼻涕鼻塞,都只是感冒!


黃色濃稠鼻涕許久都不會好,是鼻竇炎?


感冒好久,醫師說寶寶併發中耳炎?



更多精選文章